<<  < 2013 - 10 >  >>
1 2 3 4 5
6 7 8 9 10 11 12
13 14 15 16 17 18 19
20 21 22 23 24 25 26
27 28 29 30 31




杨 姐 读 书
  
 我有空拜读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《读书有用》。这本书主要分四块内容:读书与成才,读书与治学,读书与写作,读书与修身。季羡林先生在书里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过程:家境贫寒的他寄养在济南叔父家,他进私塾学的是四书五经,老师对其评语是不是读书的料,被坚决赶出私塾大门。季羡林上了小学后,又以淘气著称,甚至策划轰老师下台的把戏。上了中学,他还是没有品出读书味,倒是因为学校与大名湖挨得近,时常去钓鱼、摸蛤蟆,并成为钓鱼高手。高中时代,他碰到的几位好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。一篇《徐文长传读后感》得到了国文老师意畅达的评价,从此激发了他内在的潜能。这之后,他步入清华园求学、跑到德国苦学,后回国任教,致力于印度古代语言、比较文学等多领域的研究,并撰写了大量的散文。

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讲述了在德国的求学过程,生活艰苦,治学严谨,学习功课有许多困难,但是季羡林先生克服了重重困难。那时又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,季先生又在战火纷飞中继续完成学业。我想每一个伟人都是这样,他们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困难和艰辛,他们对于人生和生活的认识比一般的人更加深刻,更加透彻。

从这本书里我感悟到 读书有用任何人的一生,都是一个学习——广义的学习的过程。区别只在于有的人意识到这一点,有的人没有意识到,有的人主动,有的人被动。而意识到这一点又主动去学习的,其效果往往高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、只是被动地去学习的。这个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,稍一思考,就豁然了。

    这里还有一篇《我怎样写散文》的文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,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有不同的风格:《史记》的雄厚,六朝的秾艳,陶渊明、王维的朴素,徐、庚的华丽,杜甫的沉郁顿挫,李白的流畅灵动,《红楼梦》的细腻,《儒林外史》的简明,无不各擅胜场。这么多的古书,我看过寥寥几本,有句话叫“厚积而薄发”,我是没有一个厚积的过程,所以现在开始要好好的看书,好书可以有人生感悟,有治学本领,有交往要领,有竞争法则,有许多还不懂的地方。我为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:锲而不舍,持之以恒,老而不已,学习终生。
pangge是的,读书有用,受用终生!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